中国投资咨询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行业知识> 食品饮料医药行业 > 医药制造业 > 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 > DNA芯片技术

DNA芯片技术

  模集成的固相杂交,是指在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insitusynthesis)寡核苷酸或者直接将大量预先制备的DNA探针以显微打印的方式有序地固化于支持物表面,然后与标记的样品杂交。通过对杂交信号的检测分析,得出样品的遗传信息(基因序列及表达的信息)。由于常用计算机硅芯片作为固相支持物,所以称为DNA芯片。根据芯片的制备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原位合成芯片和DNA微集阵列(DNAmicroarray)。芯片上固定的探针除了DNA,也可以是cDNA、寡核苷酸或来自基因组的基因片段,且这些探针固化于芯片上形成基因探针阵列。因此,DNA芯片又被称为基因芯片、cDNA芯片、寡核苷酸阵列等。

  DNA芯片技术 - 简介

  作为新一代基因诊断技术,DNA芯片的突出特点在于快速、高效、敏感、经济,平行化、自动化等,与传统基因诊断技术相比,DNA芯片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①基因诊断的速度显著加快,一般可于30 min内完成。若采用控制电场的方式,杂交时间可缩至1 min甚至数秒钟。②检测效率高,每次可同时检测成百上千个基因序列,使检测过程平行化。③基因诊断的成本降低。④芯片的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通过显微加工技术,将核酸样品的分离、扩增、标记及杂交检测等过程显微安排在同一块芯片内部,构建成缩微芯片实验室。⑤因为是全封闭,避免了交叉感染;且通过控制分子杂交的严谨度,使基因诊断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显著降低。

  DNA芯片技术在肿瘤基因表达谱差异研究、基因突变、基因测序、基因多态性分析、微生物筛选鉴定、遗传病产前诊断等方面应用广泛。如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侵入机体而引起。目前已经获得一些生物的全部基因序列,包括141种病毒,几种细菌(流感嗜血杆菌、产甲烷球菌、支原体M.genitalium及实验室常用的大肠杆菌等)和一种真核生物(酿酒酵母),且数量还在增长。因此,将一种或几种病原微生物的全部或部分特异的保守序列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可快速、简便地检测出病原体,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用DNA芯片技术可以快速、简便地搜寻和分析DNA多态性,极大地推动法医生物学的发展。比如将个体SNPs设计在一块DNA芯片上,与样品DNA杂交,即可鉴定基因的差异。人的体型、长相约与500多个基因相关,应用DNA芯片原则上可以揭示人的外貌特征、脸型、长相等,这比一般意义的DNA指纹谱又进了一步。 应用DNA芯片还可以在胚胎早期对胎儿进行遗传病相关基因的监测及产前诊断,为人口优生提供有力保证;而且可以全面监测200多个与环境影响相关的基因,这对生态、环境控制及人口健康有着重要意义。[1]

  DNA芯片技术 - 技术

  DNA芯片技术主要包括四个主要步骤:芯片制备、样品制备、杂交反应和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

  1、芯片制备-目前制备芯片主要以玻璃片或硅片为载体,采用原位合成和微矩阵的方法将寡核苷酸片段或cDNA作为探针按顺序排列在载体上。芯片的制备除了用到微加工工艺外,还需要使用机器人技术。以便能快速、准确地将探针放置到芯片上的指定位置。

  2、样品制备-生物样品往往是复杂的生物分子混合体,除少数特殊样品外,一般不能直接与芯片反应,有时样品的量很小。所以,必须将样品进行提取、扩增,获取其中的蛋白质或DNA、RNA,然后用荧光标记,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3、杂交反应-杂交反应是荧光标记的样品与芯片上的探针进行的反应产生一系列信息的过程。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能使生物分子间反应处于最佳状况中,减少生物分子之间的错配率。

  4、信号检测和结果分析-杂交反应后的芯片上各个反应点的荧光位置、荧光强弱经过芯片扫描仪和相关软件可以分析图像,将荧光转换成数据,即可以获得有关生物信息。基因芯片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将从样品制备、杂交反应到信号检测的整个分析过程集成化以获得微型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analyticalsystem)或称缩微芯片实验室(laboratoryonachip)。使用缩微芯片实验室,就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以很短的时间完成从原始样品到获取所需分析结果的全套操作。

  DNA芯片技术 - 生物芯片形式

  生物芯片技术是通过缩微技术,根据分子间特异性地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命科学领域中不连续的分析过程集成于硅芯片或玻璃芯片表面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基因及其它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按照芯片上固化的生物材料的不同,可以将生物芯片划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和组织芯片。生物芯片技术与传统的仪器检测方法相比具有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成本低、防污染等特点。按照生物芯片的制作技术,可以将生物芯片划分为微矩阵和原位合成芯片。鉴于生物芯片技术领域的飞速发展,美国科学促进会将生物芯片评为1998年的十大科技突破之一,认为生物芯片技术将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科学技术革命。

  目前,最成功的生物芯片形式是以基因序列为分析对象的“微阵(microarray)”,也被称为基因芯片(Genechip)DNA芯片(DNAchip)。按照载体上点的DNA种类的不同,基因芯片可分为寡核苷酸和cDNA两种芯片。按照基因芯片的用途可分为表达谱芯片、诊断芯片、指纹图谱芯片、测序芯片、毒理芯片等等。早在八十年代初期,Bains等人就用杂交的方法对固定在支持物上的短DNA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基因芯片技术从实验阶段走向工业化是得益于其他技术的引入,如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探针固相原位合成技术与照相平板印刷技术的结合和双色荧光探针杂交系统的建立。90年代初期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和分子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为基因芯片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92年,Affymatrix公司Fodor领导的小组运用半导体照相平板技术,对原位合成制备的DNA芯片作了首次报道,这是世界上第一块基因芯片。1995年,Stanford大学的P.Brown实验室发明了第一块以玻璃为载体的基因微矩阵芯片。标志着基因芯片技术进入了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时期。

  DNA芯片技术 - 必要条件

  1、靶基因用于芯片点样的是靶基因。靶基因可分为染色体DNA(或基因组DNA)、cDNA(或人工合成DNA)。目前,以cDNA的研究为主,因为cDNA是染色体上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有医疗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商业价值。

  2、制备技术基因芯片的制备综合了生命科学、化学染料、微电子技术、激光、统计学等领域的前沿技术,主要包括芯片的制备(选择点样仪和玻片、靶基因的扩增和固定)、杂交探针的制备(mRNA的抽提、mRNA的逆转录、PCR和探针荧光标记)、杂交条件的优化技术(杂交液、杂交条件和洗涤条件的选择)和数据分析技术。其中,基因芯片的制备主要依赖于微细加工(microfabrication)、自动化(automatism)及化学合成技术。通常比较典型的DNA芯片制备方法有3种:(1)原位合成法(insitusynthesis)以Affymetrix公司开发的光引导原位合成法为代表(2)合成点样法又根据是否与芯片的表面接触分为化学喷射法和接触式点涂法,分别以IncytePharmaceutical公司和Stanford大学为代表(3)压电法通过使用4支分别装有A、T、G、C核苷的压电喷头在芯片上作原位DNA探针合成。

  DNA芯片技术 - 应用与价值

  目前,基因芯片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有基因表达谱分析、新基因发现、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基因组文库作图、疾病诊断和预测、药物筛选、基因测序等。另外基因芯片在农业、食品监督、环境保护、司法鉴定等方面都将作出重大贡献。基因芯片的飞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鉴于基因芯片的巨大潜力和诱人的前景,基因芯片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和开发的热点。尤其在美国,正处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以来的第二次浪潮之中,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指出:“在未来的12年内,基因芯片将为我们一生的疾病预防指点迷津”。1998年6月29日美国宣布正式启动基因芯片计划,联合私人投资机构投入了20亿美元以上的研究经费。世界各国也开始加大投入,以基因芯片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正在全球崛起,目前美国已有8家生物芯片公司股票上市,平均每年股票上涨75%,专家今统计:全球目前生物芯片工业产值为10亿美元左右,预计今后5年之内,生物芯片的市场销售可达到200亿美元以上。美国财富杂志载文:在20世纪科技史上有两件事影响深远,一是微电子芯片,它是计算机和许多家电的心脏,它改变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并已进入每一个家庭;另一件事就是生物芯片它将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极大地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鉴于生物芯片技术具有巨大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基因芯片研究在国内也有了很快的发展,例如,复旦大学、中科院上海冶金所、清华大学、联合基因有限公司、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上海细胞所等单位已在生物芯片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相信不久将有我国生产的生物芯片产品投放市场。

  总之,以基因芯片为代表的生物芯片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将对21世纪人类生活和健康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DNA芯片技术 - 相关医学作用

  应用DNA芯片技术找到精神病根源

  麻省理工学院目前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科学家已经通过DNA芯片技术成功地发现了一小段DNA与精神分裂、智力迟钝以及自闭症之间的关系,这将改变目前观察这些病症的角度。

  这份题为《基因组中的一个漏洞》的研究报告指出,在人体两亿多个含有1号染色体(人体中最大染色体,有3100多个基因)的碱基对中,存在一个名为“1q21.1”的DNA区段,该区段特别有利于错误变化的发生。当1号染色体在细胞的正常分裂中进行复制时,这一区段似乎常常发生“复制错误",产生多余的染色体副本或出现少复制的情况。这些微小的错误很可能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影响。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在“1q21.1"区段多余或丢失的染色体是造成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和智力迟钝等很多精神和神经疾病的重要因素。一个单一的DNA区段就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多种影响的发现为很多疾病的研究另辟蹊径。目前,科学家已经不仅仅侧重于寻找特定疾病患者的共同基因缺陷,而是开始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寻找可能由同一种基因缺陷引起的各种不同疾病。

  研究表明,一些诊断结果不同的患者都有可能存在共同的生物学问题。剑桥博大研究院的遗传学专家马克·戴利指出,在寻找疾病的分子基础的过程中,分析表面上没有关联的表现型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有价值。尽管医学界早就探明人体的染色体的结构异常可能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但直到几年前,我们的技术还无法深入DNA进行研究。而DNA芯片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这些芯片坚固的表面能够与DNA区段相连,从而使科学家监测出所研究的基因对象的表达水平,同时还能记录下成千上万个基因的表达水平。DNA芯片能够帮助科学家找到很多通过显微镜无法观测到的DNA结构缺陷。[2]
 


相关文章链接:
 ·空心胶囊 [6-12]
 ·冬虫夏草 [1-10]
 ·鼠标手 [1-10]
 ·疥疮 [1-10]
 ·人是怎样感染上禽流感的 [1-5]
 ·水痘疫苗 [12-20]
 ·乙型肝炎疫苗 [12-20]
 ·血友病 [12-15]
 ·人造精子 [11-30]
 ·DNA芯片技术 [11-30]
 ·试管婴儿 [11-30]
 ·艾滋病疫苗 [11-1]
 ·乙型肝炎疫苗 [11-1]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11-1]
 ·肺炎疫苗 [11-1]
相关研究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基因工程药物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中国血液制品市场调研报告2010
 ·2011-2015年中国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Copyright © 2002-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