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咨询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行业知识> 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业 > 文化艺术业 > 其他文化艺术 > 动画

动画

动画的定义和分类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视觉原理。医学已证明,人类具有“视觉暂留”的特性,就是说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在1/24秒内不会消失。利用这一原理,在一幅画还没有消失前播放出下一幅画,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流畅的视觉变化效果。因此,电影采用了每秒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电视采用了每秒25幅(PAL制)(中央电视台的动画就是PAL)30幅(NSTC制)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如果以每秒低于24幅画面的速度拍摄播放,就会出现停顿现象。

 

动画的分类没有一定之规。从制作技术和手段看,动画可分为以手工绘制为主的传统动画和以计算机为主的电脑动画。按动作的的表现形式来区分,动画大致分为接近自然动作的“完善动画”(动画电视)和采用简化、夸张的“局限动画”(幻灯片动画)。如果从空间的视觉效果上看,又可分为平面动画(《小虎还乡》)和三维动画(《最终幻想》)。从播放效果上看,还可以分为顺序动画(连续动作)和交互式动画(反复动作)。从每秒放的幅数来讲,还有全动画(每秒24幅)(迪斯尼动画)和半动画(少于24幅)(三流动画)之分,中国的动画公司为了节省资金往往用半动画做电视片。

动画简史

早在1831年,法国人JosephAntoinePlateau把画好的图片按照顺序放在一部机器的圆盘上,圆盘可以在机器的带动下转动。这部机器还有一个观察窗,用来观看活动图片效果。在机器的带动下,圆盘低速旋转。圆盘上的图片也随着圆盘旋转。从观察窗看过去,图片似乎动了起来,形成动的画面,这就是原始动画的雏形。

 

1906年,美国人JSteward制作出一部接近现代动画概念的影片,片名叫“滑稽面孔的幽默形象”(HoumoiousPhaseofaFunnyFace)。他经过反复地琢磨和推敲,不断修改画稿,终于完成这部接近动画的短片。

 

1908年法国人EmileCohl首创用负片制作动画影片,所谓负片,是影象与实际色彩恰好相反的胶片,如同今天的普通胶卷底片。采用负片制作动画,从概念上解决了影片载体的问题,为今后动画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9年,美国人WinsorMccay用一万张图片表现一段动画故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象样的动画短片。从此以后,动画片的创作和制作水平日趋成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制作表现各种内容的动画片。

 

1915年,美国人EerlHurd创造了新的动画制作工艺,他先在塑料胶片上画动画片,然后再把画在塑料胶片上的一幅幅图片拍摄成动画电影。多少年来,这种动画制作工艺一直被沿用着。

 

1928年开始,世人皆知的WaltDisney逐渐把动画影片推向了颠峰。(参考《迪斯尼传》)他在完善了动画体系和制作工艺的同时,把动画片的制作与商业价值联系了起来,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之父。直到如今,他创办的迪斯尼公司还在为全世界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动画片。“迪斯尼”——20世纪最伟大的动画公司。

动画的制作流程

如今的动画,计算机的加入使动画的制作变简单了,所以网上有好多的人用FLASH做一些短小的动画。

 

对于不同的人,动画的创作过程和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传统动画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总体规划、设计制作、具体创作和拍摄制作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有若干个步骤:

 

1、总体设计阶段

 

1)剧本。任何影片生产的第一步都是创作剧本,但动画片的剧本与真人表演的故事片剧本有很大不同。一般影片中的对话,对演员的表演是很重要的,而在动画影片中则应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对话。在这里最重的是用画面表现视觉动作,最好的动画是通过滑稽的动作取得的,其中没有对话,而是由视觉创作激发人们的想象。

 

2)故事板。根据剧本,导演要绘制出类似连环画的故事草图(分镜头绘图剧本),将剧本描述的动作表现出来。故事板有若干片段组成,每一片段由系列场景组成,一个场景一般被限定在某一地点和一组人物内,而场景又可以分为一系列被视为图片单位的镜头,由此构造出一部动画片的整体结构。故事板在绘制各个分镜头的同时,作为其内容的动作、道白的时间、摄影指示、画面连接等都要有相应的说明。一般30分钟的动画剧本,若设置400个左右的分镜头,将要绘制约800幅图画的图画剧本--故事板。

 

3)摄制表。摄制表是导演编制的整个影片制作的进度规划表,以指导动画创作集体各方人员统一协调地工作。

 

2、设计制作阶段

 

1)设计。设计工作是在故事板的基础上,确定背景、前景及道具的形式和形状,完成场景环境和背景图的设计、制作。对人物或其他角色进行造型设计,并绘制出每个造型的几个不同角度的标准页,以供其他动画人员参考。

 

2)音响。在动画制作时,因为动作必须与音乐匹配,所以音响录音不得不在动画制作之前进行。录音完成后,编辑人员还要把记录的声音精确地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上,即第几秒(或第几幅画面)开始说话,说话持续多久等。最后要把全部音响历程(或称音轨)分解到每一幅画面位置与声音对应的条表,供动画人员参考。

 

3、具体创作阶段

 

1)原画创作。原画创作是由动画设计师绘制出动画的一些关键画面。通常是一个设计师只负责一个固定的人物或其他角色。

 

2)中间插画制作。中间插画是指两个重要位置或框架图之见的图画,一般就是两张原画之间的一幅画。助理动画师制作一幅中间画,其余美术人员再内插绘制角色动作的连接画。在各原画之间追加的内插的连续动作的画,要符合指定的动作时间,使之能表现得接近自然动作。

 

动画制作是一个非常繁琐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极为细致。通常分为制前、制作、制后等。制前又包括了企划、作品设定、资金募集等;制作包括了分镜、原画、动画、上色、背景作画、摄影、配音、录音等;制后包括合成、剪接、试映等。

中国动画产业现状

首先是动画机构布局分散、机制尚待理顺。国产动画机构布局分散,制作力量不集中,形不成生产规模与合力。生产与营销脱节。流通领域中的动画收购价格一般只占到制作成本的千分之一,投入与产出极不平衡,这不但制约了再生产,而且使整个动画市场比较僵滞,缺乏生气与活力。

 

其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动画生产的各环节中,前期创作与后期合成的力量比较弱,中期的绘制加工是主业,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不合理产业结构。甚至大量社会制作机构的生产主业还普遍集中在承接境外动画片的简单加工上,缺乏自行研发与综合开发的自主产品。据杭州安利星电脑动画制作有限公司何志祥总经理介绍,在过去近20年的历史中,国内90%以上的动画公司都只在从事国外动画的加工工作。

 

第三,国产动画片的播出收购价格偏低。由于少儿节目普遍形成的播出广告偏少,价位偏低,使各播出机构在对应市场情况时,形成对动画片收购价格普遍偏低的状况。有资料表明,中央电视台每分钟500元的收购价大概算得上是全国最高的,而一般地方电视台每分钟收购价仅8元至10元,最多不超过30元,国内动画片平均每分钟收购价格还不到百元,而国产动画目前的制作成本则大多在每分钟1万元以上。这一状况不仅打击了动画制作人的制片积极性,更重要的还在于不能形成动画片播出的规模化效应,使得产业中枢断裂,人才、资金、衍生产品开发等一系列环节萎缩。

 

第四,国家对动画产业缺乏政策扶持。虽然,国家广电总局在节目播出上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在整个动画产业上,仍无相关优惠政策,特别是对民营资本来说。目前制作经营国产动画片要交5%的营业税、1%的附加税,同时还要交30%的企业所得税,申请开办一家动画公司必须有注册资金300万元。这使民间资本进入动画业的难度相对较高,降低了产业投资的活跃度,同时使本来就很难赚钱的国产动画公司面临巨大经营压力.

 


相关文章链接:
 ·奥林匹克运动会 [9-27]
 ·金石篆刻 [9-27]
 ·均州吹打乐 [9-27]
 ·孟子故里 [9-27]
 ·殷墟王陵遗址 [9-27]
 ·关中—天水经济区 [6-26]
 ·横琴岛 [6-25]
 ·扩大内需 [4-1]
 ·创业板 [3-31]
 ·剪纸 [12-4]
 ·创意产业 [10-24]
 ·漫画 [9-10]
 ·动画 [9-9]
 ·各种书法体简介 [7-23]
 ·群众文化活动方针 [7-21]
相关研究报告:
 ·2011-2015年新疆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网络文学商业运营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福建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长沙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济南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杭州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山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安徽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深圳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陕西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云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南京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海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重庆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Copyright © 2002-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