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咨询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行业知识>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 热力生产和供应 > 地热能

地热能

地热能的定义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地热能的划分

离地球表面5000米深,15℃以上的岩石和液体的总含热量,据推算约为14.5×1025焦耳(J),约相当于4948万亿吨(t)标准煤的热量。地热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长寿命放射性同位素热核反应产生的热能。按照其储存形式,地热资源可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和熔岩型5大类。

 

地热资源按温度的划分。中国一般把高于150℃的称为高温地热,主要用于发电。低于此温度的叫中低温地热,通常直接用于采暖、工农业加温、水产养殖及医疗和洗浴等。截止1990年底,世界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于发电的总装机容量为588万千瓦,地热水的中低温直接利用约相当于1137万千瓦。

地热能的分布

地热能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

 

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

 

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以下5个地热带:

 

①环太平洋地热带。世界最大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欧亚、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即从美国的阿拉斯加、加利福尼亚到墨西哥、智利,从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到中国沿海和日本。世界许多地热田都位于这个地热带,如美国的盖瑟斯地热田,墨西哥的普列托、新西兰的怀腊开、中国台湾的马槽和日本的松川、大岳等地热田。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欧亚板块与非洲、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从意大利直至中国的滇藏。如意大利的拉德瑞罗地热田和中国西藏的羊八井及云南的腾冲地热田均属这个地热带。

 

③大西洋中脊地热带。大西洋板块的开裂部位,包括冰岛和亚速尔群岛的一些地热田。

 

④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地热带。包括肯尼亚、乌干达、扎伊尔、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的地热田。

 

⑤其他地热区。除板块边界形成的地热带外,在板块内部靠近边界的部位,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也有高热流区,可以蕴藏一些中低温地热,如中亚、东欧地区的一些地热田和中国的胶东、辽东半岛及华北平原的地热田。

地热能的优缺点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主要集中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这一区域也是火山多发区。目前地热资源勘察的深度可达到地表以下5000米,全球储存的地热资源相当于5000亿吨标准煤的当量。

 

人类真正较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能始于20世纪中叶。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它不像火力发电那样需要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先把地下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转变为电能。地热还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简单经济,备受各国重视。受区域地质条件限制,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可供利用的地热资源。在利用地热发电时,要挖地热井,可能会破坏自然景观。另外,地热的热水中可能会溶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蒸气中可能会带有毒性的气体。

地热能的利用

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而对于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能利用的范围如下:

 

1200-400℃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2150-200℃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工业热加工;

 

3100-150℃双循环发电,供暖,制冷,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回收盐类,罐头食品;

 

450-100℃供暖,温室,家庭用热水,工业干燥;

 

520-50℃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现在许多国家为了提高地热利用率,而采用梯级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办法,如热电联产联供,热电冷三联产,先供暖后养殖等。

地热能的作用

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

 

1、地热发电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蒸汽型地热发电和热水型地热发电两大类。

 

1)蒸汽型地热发电

 

蒸汽型地热发电是把蒸汽田中的干蒸汽直接引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但在引入发电机组前应把蒸汽中所含的岩屑和水滴分离出去。这种发电方式最为简单,但干蒸汽地热资源十分有限,且多存于较深的地层,开采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有背压式和凝汽式两种发电系统。

 

2)热水型地热发电

 

热水型地热发电是地热发电的主要方式。目前热水型地热电站有两种循环系统:a、闪蒸系统。当高压热水从热水井中抽至地面,于压力降低部分热水会沸腾并“闪蒸”成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做功;而分离后的热水可继续利用后排出,当然最好是再回注人地层。b、双循环系统。地热水首先流经热交换器,将地热能传给另一种低沸点的工作流体,使之沸腾而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后进入凝汽器,再通过热交换器而完成发电循环。地热水则从热交换器回注人地层。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含盐量大、腐蚀性强和不凝结气体含量高的地热资源。发展双循环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开发高效的热交换器。

 

2、地热供暖

 

将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是仅次于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因为这种利用方式简单、经济性好,备受各国重视,特别是位于高寒地区的西方国家,其中冰岛开发利用得最好。该国早在1928年就在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现今这一供热系统已发展得非常完善,每小时可从地下抽取7740t80℃的热水,供全市11万居民使用。由于没有高耸的烟囱,冰岛首都已被誉为“世界上最清洁无烟的城市”。此外利用地热给工厂供热,如用作干燥谷物和食品的热源,用作硅藻土生产、木材、造纸、制革、纺织、酿酒、制糖等生产过程的热源也是大有前途的。目前世界上最大两家地热应用工厂就是冰岛的硅藻土厂和新西兰的纸桨加工厂。我国利用地热供暖和供热水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京津地区已成为地热利用中最普遍的方式。

 

3、地热务农

 

地热在农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如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利用地热水养鱼,在28℃水温下可加速鱼的育肥,提高鱼的出产率;利用地热建造温室,育秧、种菜和养花;利用地热给沼气池加温,提高沼气的产量等。将地热能直接用于农业在我国日益广泛,北京、天津、西藏和云南等地都建有面积大小不等的地热温室。各地还利用地热大力发展养殖业,如培养菌种、养殖非洲鲫鱼、鳗鱼、罗非鱼、罗氏沼虾等。

 

4、地热行医

 

地热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诱人的前景,目前热矿水就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世界各国都很珍惜。由于地热水从很深的地下提取到地面,除温度较高外,常含有一些特殊的化学元素,从而使它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如合碳酸的矿泉水供饮用,可调节胃酸、平衡人体酸碱度;含铁矿泉水饮用后,可治疗缺铁贫血症;氢泉、硫水氢泉洗浴可治疗神经衰弱和关节炎、皮肤病等。由于温泉的医疗作用及伴随温泉出现的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使温泉常常成为旅游胜地,吸引大批疗养者和旅游者。在日本就有1500多个温泉疗养院,每年吸引1亿人到这些疗养院休养。我国利用地热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含有各种矿物元素的温泉众多,因此充分发挥地热的医疗作用,发展温泉疗养行业是大有可为的。

 

未来随着与地热利用相关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能更精确地查明更多的地热资源;钻更深的钻井将地热从地层深处取出,因此地热利用也必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

 

地热能在应用中要注意地表的热应力承受能力,不能形成过大的覆盖率,这会对地表温度和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西藏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及发展

西藏高原缺乏煤炭和石油,水力发电也受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及地理条件的制约,致使西藏至今电力供应仍很紧张,无电县仍占全国无电县的78.1%。然而,西藏蕴藏有丰富的地热能,积极开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是缓解西藏能源短缺,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而可行的途径。

 

西藏丰富的地热资源

 

西藏是一个区域性的高温地热带,这是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所形成的藏南和滇西地区聚敛型大陆边缘活动带有关。这条碰撞边界及其邻近地区则是当今世界上构造活动最强烈的、举世瞩目的喜马拉雅高温地热带,这也是西藏蕴藏有丰富地热资源的区域地热地质背景,喜马拉雅地热带自西藏西端的阿里地区向东延至昌都地区,形成2000余千米的弧形地热带。西藏的地热主要分布在这条近东西向地热带及其南北两侧,它具有两大特点:

 

1)地热星罗棋布,资源分布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西藏的水热区共有700余处,居全国第二位。根据现有资源,西藏几乎县县乡乡都有地热出露,但从宏观的对比来看,其显示强度与分布密度藏北高原远不及藏南地区强烈、密集。

 

2)地热显示强烈,热储温度较高。西藏高原目前除未发现有现代火山活动之外,像水热爆炸、间歇喷泉、喷汽孔、沸泥塘等水汽两相显示均有出露。其显示强度、规模及其数量上均不亚于世界上所有高温热田的景观,这是高温水热系统被“暴露”在地表的重要表现。多年来,我国地热工作者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勘探,并在综合已有各学科资源的基础上,一致认为:西藏高原地壳之下或之内很可能存在局部的熔融体。因此,西藏地热无疑具有特殊的点热源,而不只是深循环类资源。这就为浅层的水热活动提供了深源热背景,并意味着当地的地热能具有巨大的动力开发潜力。调查发现,西藏地区热储温度超过150℃的水热区有110处。在羊八井和羊易热田钻取到200℃以上的井孔已有4口,其中在羊八井北部钻至2006米时测到井下温度为262℃,这是迄今为止大陆上钻取的最高温度,这一突破,为高原地热发电展现出更加喜人的前景。

 

西藏地热开发现状

 

西藏地热动力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第一台1兆瓦地热机组自197710月在羊八井安装并发电试验成功以来,截止到1993年底,西藏地热的总装机为28.13兆瓦,其中羊八井为25.13兆瓦,朗久2兆瓦,那曲1兆瓦,约占全国地热装机(包括台湾在内)的94%。目前,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名列世界第12位。

 

目前,国际上通常把动力开发的地热资源分为三级,大于150℃定为高温资源的起点;高于当地海拔高程沸点至150℃的温区为中温;低于沸点为低温。羊八井电站则利用高温流体采取二级闪蒸扩容系统发电,1993年发电量近1亿度,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电站。枯水期发电量占拉萨电网的60%,也是电网中的骨干电站。朗久电站位于藏西的首府狮泉河镇东南,共有13口生产井,电站已安装两台1兆瓦机组,由于生产井布局不合理,资源参数不稳定,加上严重的结垢,电站被迫停产。那曲电站建在藏北重镇那曲南2千米处,钻井20口,井下最高温度为115℃。自治区政府利用联合国援助的1兆瓦容量的双工质循环机组,于199311月发电试运行成功。此外,近年来一直把勘查羊八井北部高温热储、扩大羊八井地热电站的装机列为自治区重点工程,把位于羊八井西南50千米处的羊易热田列为建造万千瓦级地热电站的后备基地。

 

西藏地热能的开发前景

 

地热是一种较清洁的新能源,地热流体中含有少量有害元素和有害气体成分,目前世界上通过工业性回灌和化学处理不仅可以避免它们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延长热田寿命。所以地热能的动力开发,在当今国际新能源发展进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西藏高原由于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不同品位的资源,积极稳妥地兴建一批地热电站,以实现多能互补的电力发展方针。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一直把“一江二河”(雅鲁藏布江、年楚河和拉萨河)中部地区的开发列为自治区今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点工程,逐步把它建成西藏商品粮基地、副食品基地、轻纺手工业生产基地和科技试验推广基地,它包括了拉萨、日喀则、山南三个地市的18个县级市。为完成这一宏伟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好这一地区的能源问题。该地区既有丰富的水力资源,也是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区。目前,全国重点工程——羊卓雍湖抽水蓄能电站已成为西藏目前最大容量的水电站。但是,拉萨地区工农业和生活耗电负荷的递增以及枯丰期的抽水蓄能电源等都将依靠现有的拉萨电网,要解决好西藏地区用电紧张的矛盾,就应尽快开发这一地区的高温地热资源,扩大现有装机容量,增加电网中地热能的比例,力争率先在拉萨地区实现“以水电为主,水电与地热电并举”的电力建设方针。

 

西藏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加之经济文化不发达,交通又闭塞,目前全区还有21个无电县,总面积7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1.7万。根据西藏无电县现有能源资源的分析,除水力资源外新能源资源丰富,其中包括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尚处在小容量的研制试验阶段,但是地热发电相对于其他能种发电要成熟得多,而且已建电站绝大多数都在西藏。因此,解决西藏无电县的电力,完全有条件利用当地的地热。西藏21个无电县分别在那曲、阿里、昌都和日喀则4个地区,每个县城的人口多则二三千,少到数百人,电力主要供生活用电,所以用量有限。即使考虑到近期经济发展的需求,其电力负荷也仅有数百到上千千瓦。这种小型地热电站只需要中—低温资源即可满足发电需求,中—低温资源的分布广泛,这正是西藏地热具备的特点之一。

 

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利用地热水(温度低于当地沸点)进行发电试验,广东的丰顺是第一个用91℃热水、采用减压扩容方式发电成功的试点。随之在河北、山东、江西和湖南等省建起9台发电试验装置,最大的容量为300千瓦,最小只有50千瓦,利用的热水为66-92℃。目前,只有广东丰顺和湖南的灰汤两个电站仍在运行,从发电设备到运行技术均较简单,建站投资也不大。根据羊八井262℃流体参数的初步计算,一口井至少可供发电10兆瓦。

 

我国地热发电事业刚刚起步,它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勘探,但这是一项投资大而又有风险的工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其发展的进程。但是,在特殊的地区,在缺少其他能源资源的情况下,地热可以成为地区性电网中的重要能种。西藏地热发电事业的崛起,已被誉为世界屋脊上的一颗明珠而名扬全球。随着西藏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持续稳定地开发地热能,不仅能为振兴西藏作出贡献,而且也能为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领域中赢得世界荣誉。

我国地热能的发展预测

根据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现状、资源潜力评估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预测,地热产业规划目标、任务初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一、长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装机达到75-100MW

 

主要藏滇高温地热勘探开发200-250℃以上深部热储。力争单井地热发电潜力达到

10MW以上,单机发电10MW以上。

 

2、地热采暖达到2200-2500平方米

 

主要在北方京、津、冀地区,环渤海经济区、京九产业带、东北松辽盆地、陕中盆地、宁夏银川平原地区发展地热采暖、地热高科技农业,建立地热示范区。单井地热采暖工程力争达到15万平方米。

 

二、中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装机达到40-50MW

主要在西藏羊八井开发利用已有深部高温热储,使ZK4001地热井得以利用(温度250℃以上,发电10MW);

 

积极建设西藏羊易地热电站,拟定装机12MW

 

在滇西腾冲高温地热田力争完成250℃以上1-2口地热生产井施工,发电潜力12MW以上。

 

2、地热采暖达到1500万平方米

 

主要在京津冀,京九沿线的山东西部,松辽盆地的大庆地区建立地热示范区。单井地热采暖达10~15万平方米,单个地热采暖区50-100万平方米。在已开发的地热田建立生产回灌系统。

 

三、初期目标与任务

 

1、高温地热发电

 

主要在羊八井地热电站,对现有地热发电装备进行完善、优化,稳发25MW;力争利用ZK4001孔高温地热流体,增发、满发、达到总装机30MW;努力完成滇西腾冲高温地热井施工,打出250℃地热流体,力争发电潜力达到12MW

 

2、地热采暖达到950万平方米

 

主要在京津地区、京九沿线的山东西部,松辽盆地的大庆地区,完善、优化已有地热供热工程,选点建立示范区。

 

总之,至2010年地热开发利用总量:地热发电装机达到75~100MW,地热采暖达到2500平方米。热能利用总计约相当于1500万吨标煤当量。

 

四、存在的障碍

 

1、地热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工程、项目的适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旧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没有完成改变,影响地热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知识密集的新兴产业,化解风险的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来,影响投资者、开发者的信心、影响了地热产业发展;

 

3、系统的技术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尚不健全和完善。


相关文章链接:
 ·水力发电 [7-24]
 ·风能 [7-23]
 ·太阳能汽车 [5-28]
 ·细菌发电 [4-17]
 ·阶梯电价 [12-7]
 ·生物电能 [11-8]
 ·微藻 [11-8]
 ·纤维素生物燃料 [11-8]
 ·玉米汽油 [11-8]
 ·燃料树 [11-8]
 ·米尔斯通核电站 [10-11]
 ·刈羽核电站 [10-11]
 ·三坝核电站 [10-11]
 ·三里岛核电站 [10-11]
 ·福岛核电站 [10-11]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动力煤市场调研报告2011
 ·中国无烟煤市场调研报告2011
Copyright © 2002-2012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