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咨询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行业知识> 化工塑料行业 >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合成材料制造 > 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M1

  黄曲霉毒素M1属于黄曲霉毒素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中的一种,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被巴氏消毒法破坏。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M1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黄曲霉毒素M1 - 简介

  黄曲霉毒素M1 (Aflatoxin M1,缩写AFM1)属于黄曲霉毒素(详细内容参见词条:黄曲霉毒素) 一类结构相似的化合物中的一种,该类毒素是由常见的黄曲霉菌(Asperillus Flavus) 和寄生曲霉菌(Asperillus Parasiticus) 产生的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AFM1是黄曲霉毒素B1的代谢物,其基本结构为一个二呋喃环的氧杂萘邻酮。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氯仿、乙腈、甲醇和水,但不溶于正已烷、石油醚、乙醚等非极性溶剂中,物理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被巴氏消毒破坏。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最主要的一种毒素,哺乳类动物摄入被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饲料或食品后,在体内的肝微粒体单氧化酶系催化下,通过细胞色素P-448调节作用,AFB1末端呋喃环C-10被羟化而生成AFM1。AFM1 也可由一些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直接产生,但与其他毒素(如B1 、B2 、G1 、G2 ) 相比,比例相当低。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而且是曲霉菌等菌类的高毒代物。大多数政府机构都对人体和动物可摄入的黄曲霉毒素量有严格的法规限制。很多国家已经对牛奶和乳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有了明确的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M1 - 化学结构

  分子式为C17H12O7,MW:328,熔点299 ℃,形状为长方形片状,无色结晶。在365nm 的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

  黄曲霉毒素M1 - 危害

  AFM1毒性主要表现在致癌性和致突变性,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破坏作用,严重时,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生理学致癌机制的研究表明:AFM1的远端呋喃环环氧结构与体内DNA嘌呤残基共价结合,从而造成DNA的某些损伤,引起DNA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产生癌变,与黄曲霉毒素B1的致癌性基本相似,但毒性低于黄曲霉毒素B1,然而与氰化钾和砒霜相比,仍属特别剧毒物质,为强致癌剂。[2]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肝癌高发区的发病率与AFB1的摄入以及转化为尿中的AFM1的转化率有密切关系,但随着饮食结构的调整,人体直接摄入AFB1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动物乳中AFM1的存在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至关重要。

  由于黄曲霉毒素M1相当稳定,巴氏灭菌法也无法将其杀灭,所以检测黄曲霉毒素M1不仅要在饲料原料中检测,而且在最终产品中也需要进行鉴定。

  乳业专家王丁棉[3]表示,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来源于奶牛的饲料中,即使超量一点点,随着人在食物中的摄入,慢慢在人体积累也会致癌。

  黄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

  (相关词条: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M1 - 限制标准

  在欧盟,牛奶和奶粉中的黄曲霉毒素M1含量被限制在0.05 mg/L 或50ppt。在中国,黄曲霉毒素M1国家规定的最高值为0.5μg/kg。

  国家地区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1含量规范

  欧盟(比利时、瑞士、瑞典) 低于0.05毫克/吨

  亚洲、美洲(中国、日本、巴西、墨西哥、美国) 低于0.5毫克/吨

  (相关词条:乳品安全国家标准 )

  黄曲霉毒素M1 - 测定

  自1963年Allcroft发现牛奶中含有AFM1以来,对AFM1的检测方法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分类介绍如下:

  薄层色谱法(TLC)

  原理:样品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AFM1在波长365nm的紫外光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相比较来测定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AOAC International1986年首次通过了乳液中的AFM1及AFM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公认定检测方法。

  原理:用C18柱抽提纯化样品中的AFM1,乙醚对C18柱洗涤,再用CH2Cl2-乙醇洗脱AFM1,然后加入三氟乙酸(TFA)对AFM1进行衍生化处理,利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并与标准AFM1- TFA的衍生物比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免疫亲和柱法

  原理:试样经过离心、脱脂、过滤后,滤液经过键合有AFM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净化,AFM1被柱吸附,先用某一溶剂洗涤杂质,再用洗脱液将AFM1洗下,得到较纯的AFM1洗脱液,最后结合荧光光度计或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AFM1含量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原理:该方法结合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酶的高效催化显色反应。首先将抗AFM1抗体包被于固相的聚乙烯微孔上,加入作为抗原的AFM1标准品或含AFM1的样品,同时加入AFM1酶结合物,与抗体进行免疫竞争反应,然后加入酶基质:显色剂进行显色,通过标准品孔、样品孔的颜色深浅来确定样品中AFM1的含量。

  检测黄曲霉M1的方法一般就是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这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主要使用到高效液相,后一种使用的是酶标仪。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费用高试用繁琐,所以现在市场上检测黄曲霉M1主要还是用的后一种方法。

  Helica Aflatoxin M1 assay kit检测试剂盒则能够提供快速而准确的分析。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微孔板包被有针对黄曲霉毒素M1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加入黄曲霉毒素标准或样品溶液、黄曲霉毒素酶标记物,游离黄曲霉毒素与黄曲霉毒素酶标记物竞争黄曲霉毒素抗体(竞争性酶联免疫分析法)。没有连接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将基质/发色剂加入到孔中并且孵育。结合的酶标记物将基质/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加入反应停止液后使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在450nm处测量,吸收光强度与样品中的浓度成反比。

  黄曲霉毒素M1 - 食品安全事件

  2011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抽查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1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3]其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对此,2011年12月25日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

  黄曲霉毒素M1 - 主要存在

  谷物类:例如霉变的大米、面粉、瓜干、玉米等霉变谷类中。一般多存在于含有油脂的干果中,如花生、果仁等。还有霉变饲料中。
 


相关文章链接:
 ·面膜 [6-11]
 ·护肤品 [5-4]
 · [2-9]
 ·镉污染 [2-3]
 ·杀菌剂 [1-17]
 ·黄曲霉毒素M1 [12-27]
 ·化学照妖镜 [11-18]
 ·纳米材料 [11-18]
 ·硫酸钠 [11-14]
 ·硫化氢 [11-14]
 ·木霉菌 [10-14]
 ·苯噻草胺 [10-14]
 ·辛硫磷 [10-14]
 ·无根剂 [10-14]
 ·呋喃丹 [10-14]
相关研究报告:
 ·中国润滑脂市场调研报告2011
 ·中国Low-E玻璃市场调研报告2011
 ·2011-2015年中国碳纤维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复合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纳米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磁性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合成橡胶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生活用纸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合成材料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合成树脂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1-2015年中国环氧树脂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10-2015年中国聚氨酯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Copyright © 2002-2012 版权所有